陌生的春天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2年5月9日 晚上
陌生又熟悉的春天又来了。陌生的是见底的河床,光秃的树枝,行色匆匆、或喧嚣或肃穆的人们;陌生的是从容的浇水人,沉默的修车人,他们眼缝中难懂但穿透人心的目光;陌生的是11世纪的性情,18世纪的思想,1960s的彷徨,以及在21世纪的一个小小蜂室中畸形的生活……新的一切都难以理解,旧的东西却早已模糊不清。
春天是灰蒙蒙的,这是我的直观印象。至于为什么,我没法直接说出来,但每当我遇见辛弃疾、遇见”严杀尽兮弃原野“、遇见《刀锋》、遇见滚石、遇见咖啡馆和书店、遇见路边的花摊……我总是会想起一个无月的夜晚,钠灯的光洒在石砖路上,小商铺正准备着打烊,我向着比黑更暗的深渊走去……春天就是这样的形象。在闷热潮湿的空气中,万物拼尽全力地生长。
我希望着摆脱这些,我希望被祛魅。因为我知道,祛魅的往往是一个威力更大的魅。我希望狂风吹走我的床和书,也吹走厚厚的雾气;我希望被带回原点,然后重新启程;我希望把我的脚印和车辙回收起来,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出更远的路。
四月宜清扫。这本日记,就算做对这些足迹的记录吧。
4.2
- 今天中午和 zcy , yyj 还有 lr 他们约饭。谈了一些华子的课,哪些是好课什么的。现在大多数课确实没法吸引我去听。不过他们说有些给分人为因素占比大的课还是到场比较好,想了想确实。
- 定制的海报到了,以后伏尔泰就是我的同桌啦
- 昨天做完了工图,用圆规和直尺做出符合投影原理的轴测图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是的,用软件快得多。中午听他们中的一个人讲高代的杨sir,他说高代中大多数计算都没有什么意义,用软件代劳是应当的,重要的是背后的数学——这里是差不多的意思)
- 然而,这样的理由并不能为任何作业辩护。今天在做基物实验的实验报告。这门课唯一的评分标准就是三篇报告,导致极卷。用 Latex 写出的报告确实赏心悦目,但仍然无法掩盖写报告中充斥着的大量无意义劳动——强迫要求使用“自己概括的文字”,使写出的报告只是实验准备中早已完成的那些步骤的再一次重复,没有创造任何新的知识和体验。学长们出于原则问题没有把这些作业的模板给我们,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怕被大规模查重暴雷,我恨不得写完这玩意就把源码公开发布。
- 像这样的课我还要上很多。这些课里,那些给分较好的被同学们称赞为“好课”,要是给分也不好那当然被骂。这样就更显得真正好课的珍贵了。
- 从任何意义上说,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就写一些丧气的东西是不太好的。但四月确实是一个灰暗的月份,这种灰暗我已经感受过一次了。博斯的人间乐园还弥漫在空气中……它不肯离去,死死地抓住早该翻过去的那张纸。
- 明天来补一个序言。
4.3
- 今天下午去了导师那儿开见面会,听师兄们讲大二压力是多么的大。茶还不错。
- 继续用latex写实验报告。信息技能真的挺有用的,lr给我的帮助太大了。明天写完把源码发出来。
- 伏尔泰gg作用确实挺大哈哈哈,今天都没怎么摸鱼。
4.5
- 今天下午和lr去了李兆基科技大楼,因为我有一张导师给我的门禁卡,半年来却没有去过一次。楼道没有什么人,办公室桌椅上满是灰尘。我想起高二秋天喜欢去的那个办公室——窗外常绿的林荫洒下了光的碎影,落在书页上。手里捧着滚烫的真理。
- 李兆基很像成外,也是四合院,我们那个办公室有点像B班的位置。站在阳台上向远处望去,一种荒谬感直冲脑门,我不得不赶紧逃离。直到现在都隐隐的眩晕。
- 晚上回寝遇到k哥说出去买酒,当即决定一起去喝酒,一起的还有lr。到C超买了一小瓶,到桃李旁边一起去买了关东煮,用手端着走过努力锻炼的健儿们旁边,在紫操找了个空旷地坐下。今晚云多,星星看不怎么到了,但仍然找的到大角星,后面还和lr一起找自己的星座。酒一般,味道有点像枇杷膏。其实也没喝麻,但是后头和k哥一起发酒疯翻跟斗,挺好玩的。醉嘛,就是趁机干一点平时不敢干的事情罢了。
- latex 实验报告基本完成,明天再改改发源码。明天还要把 wxf 的作业做完。
4.6
今天终于把基物的 \(\LaTeX\) 实验报告写好了,并且上传到github上。具体可以看我的博客。
wxf 没有写。没事,明天补上,助教应该不会为难。
今日安利: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The Rolling Stones. 说实话,这种歌总是让我想起 LSD 的感觉(我没有吸过!)。Beatles 很多歌也有这种感觉,比如叹为听止的 A Day In The Life. 1960s的摇滚文化是一个大宝库,跟着音乐就足以感受那时充满无尽活力和热忱的社会氛围,既是时光机又是避风港……
虽然但是,在伏尔泰平静睿智的注视下疯狂摇晃着脑袋还是感觉……有趣极了()真的,这里面太多有趣的东西,是我非常感兴趣但难以探索到答案的东西。酒精和咖啡,还有奶茶,足以描述我现在主要的三种状态。我希望我试图拓宽咖啡时间的努力,是取代了奶茶,而不是酒精。
又到了立 flag 时间(
除了传统的学习 flag(写沟短文终稿,最好3天内吧),还有一个 idea:我想写一篇关于 Roll & Rock 的文章,而且指的是这个词的字面义——从 Bob Dylan 的划时代作品 Like A Rolling Stone ,到滚石乐队和滚石杂志,再到 Stairway to Heaven 里的 Be a stone and not to roll ,……这个传奇“意象”真的太让我感兴趣了,以至于视半期为弃履(
我感觉我需要平复一下心情。这些东西到底是“赤子之心”还是呓语呢?且行且望吧。
4.9
这几天为了写沟短文(以及长文),又去找了好几本90年代思想界的书。看这些书是怎样的感觉呢?有点像以前的知乎一个问题下面好几个学识渊博的大佬在争论,虽然他们观点不同,但是真的都有传统知识分子那种天下己任的气度。虽然文章里大量引用国外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说的一些名词导致有些地方还理解不透,但其他部分确实感觉自己开始理解这些人的主要主张和论证思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们的那种拳拳之心。
当然,自己写文章就是另一回事了。之前去面批的时候我就知道,3000字这种量级的篇幅只够浅浅探究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即使到万字篇幅,也必须对议题做出充分的限定,否则就会泛泛而谈而没有深度。“思想界”确乎是一个模糊的词,这一“学科”一方面没有一个自律的体系,另一方面它又确实有一个个系统的理论,并且外化为成派的政见。这个“学科”的理论我自我认为理解的门槛并不高(至少比物理和哲学肯定是要低的,而且低于任何基于科学体系的学科),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这些名词人们说不上了解,至少也能说熟悉(当然,实际理论的复杂度还是有的);另一方面,这个学科的专家真正擅长的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收集、归纳、抽象最后形成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和敢于反思现有架构的勇气。我的短文论题是90年代关于自由主义的争论,看了很多资料以后的感觉就是,做研究就是要敢于反思,反思传统,反思当下,反思自己。这就是启蒙精神。
说到反思,最近刷知乎对拉康的符号理论很感兴趣。以前知道拉康是因为学术明星齐泽克,拉康是他的老师。知乎上有不少用拉康用的出神入化的魔怔人,比如女权问题下的这种观点:
性别纯粹是社会构建出来的符号,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换句话说,第二性根本不存在,因为第一性也不存在……性行为只是看似对称的非对称行为,是双方cosplay的一种自我取悦手段,性行为真正比自慰高明的地方不是其“自然”,而是过程中的意外和“不情愿”。
哈哈哈,太有意思了,一举消灭女权/LGBT问题。
明天继续读书,以及制造学术垃圾2000字+
看了90年代争论,我在想当代中国思想界的争论有没有当年的高度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学术争论外溢到大众媒体上的程度大大降低,更何况现在大众媒体的舆论空间已经快被互联网挤没了。但现状也并不是汉娜阿伦特所说的那种“政治冷漠症”,可叹。
4.11
- 听了一个录音,现代版《石壕吏》,唉……上海真的出了好多问题。这节骨眼上我不会说什么“警惕公权力”,只希望当地先把这些最基础的问题解决,还人们一个安居乐业吧……
4.12
早上
- 第一次早上写 blog. 早上的状态与晚上是大相径庭的,我不止一次发现深夜更容易破防(
- 工图课好无聊。又是一门只用做作业就能学好的课。
- 今天要干 wxf 的作业——真的不能继续摆了,何况这也可以权当是期中复习吧……
- 昨天又做了基物实验,好在我们这边基本上在共享实验报告,第二篇应该用不了这么多时间。
- 今天还要去买一个带遮光帘的蚊帐,睡眠质量很重要。我们寝室昨天讨论着一起把睡觉时间提前到11:30, 不知道能不能成。唉,现在这个作息早八是真的困。
晚上
- 今天 wxf 作业完成了!(有一个小问题,改天再想想,暂时写了一个 \(\rm{Je \ ne \ sais \ pas}\) 上去,嘿嘿。反正助教基本不看作业内容,这应该是 wxf 的福利)
- 明天记得核酸。
- 猫超居然没有蚊帐,网上买了一个,明天换。
4.14
晚上
- 今天去文图呆了一天!环境是真的好。
- 北京的春天风真的好大,现在空中还多了许多柳絮。主干路上的树终于绿了。和南方的春天完全不一样啊。
- 今天把短文终稿完成了。想到之后还有长文,呕。不过这期间确实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书,了解了一下90年代中国关于自由主义的争论。那个时代的学术争论真的让我还挺尊敬的,自由主义者从捍卫个人自由角度,新左派从保障底层人民权利角度,都在尽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真的让人肃然起敬。现在这种明确的派系式争论是看不到了,不过偶尔还是能看见几篇好文章的。
- 写完了短文没事干,回寝室开始学一点 Python 。也没有什么大的目的,画画图什么的,反正早晚也要学。以后我要像今天一样,白天干完手上的事情后晚上做点自己的事,Python ,高代什么的,这样可以提醒自己不摸鱼。
4.15
"Est-ce que tu te souviens de la soir que…"
"Oui. Mais non."
4.17
- 昨天考了微积分期中。最后一道是 wxf 作业原题我都没做😭,因为 wxf 作业众所周知的超纲我考前根本没有看,结果居然考了😭(我记得那道作业题我当时 google 出来的,考场上我就果断放弃了)
- 好在那道明显是附加题性质,只有5分。而且我考前也就做了一套去年的题排了排雷😂,都没怎么复习来着。
- 尽管其实没怎么复习,考后我还是仪式性的颓了一天(
- 刚在想“要是贝多芬拿到了20世纪的乐器,高低给你整点古典摇滚”,就刷到了摇滚卡农。确实带劲儿,就是不知道帕赫贝尔听到了评价如何。
- 如果真的巴洛克时期就有了20世纪的乐器,马赛曲会是摇滚的吗?包豪斯风格的国会大厦?抽象主义的《自由引导人民》?
- 偶然认识了一个高一小学弟,有事没事聊聊天。他好可爱(bushi
- 唉,有些事情真的离谱。
- 明天时间表挺满的。还是准备去听一下wxf的课,一直翘也不好,还是讲的不错的(至少ppt干货多)
4.20
- 今天是 4.20 。印象中,这是很多事情的纪念日。9年前的今天,我父母带着我坐车堵在成都二环路上,那天本来我是去考华杯赛的。我在车上百无聊赖,爸妈在谈新上台的“习大大”,车窗外尚未修好的二环高架还尘土飞扬。鸣笛声、汽车尾气、坐在路沿上挽着袖子的民工们,是我对成都市区第一次模糊的印象。堵了两个小时的车,我和爸妈终于来到考场门口,只见到一张临时张贴的A4纸:由于今日上午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本次竞赛推迟举行,日期另行通知。
- 4年前的今天,我坐在考场内坐立不安。这是中考前“二诊”的语文考试,还有30分钟,我还没有写作文呢。我最后在试卷上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不太记得了,总之与地球和宇宙有关。尽管那天上午还有一场政治考试,但我交了卷就收拾东西往楼下跑,在学校的“特长发展中心办公室”里找到一个胖乎乎的老师,对他说:“老师,我能现在就开始学物理竞赛吗?”
- 一年前的今天,我打扫完卫生后在教室里收拾书包,墙上挂着“离高考还有4X天”。今天我一个人回家,去学校附近十字路口旁的一个小摊买了一碗狼牙土豆,又去超市买了点零食。书包里没有学习的东西,倒是有本刚买的《人生的枷锁》,家里还有本九个月前买的楚辞,不过最近都没有频繁翻了。回到家,我打开桌前的窗户,让夜晚的风撩拨起在学校被压抑的死死的情感。笔尖停留在信纸上空,许久的打着转。
- 我所奢求的,仅仅是生活……不能选择生活的自由,比其他类型的禁锢要残酷一百倍。
- 最近又在做第二篇实验报告。与第一篇一样,仍然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我从lr那里拿了一个画图的程序,结果想改一点功能硬是改不来……充分体现了我的拉胯和加快学编程的重要性。工图那边还要求我们学会用CAD,这几天又有的忙了。
- 明天打算又去李兆基。其实那里环境一般,但是胜在私人、安静,甚至可以在那里过夜。和 lr 一起去,多学一点编程吧,有问题还可以问大佬。
- 有没有可以禁止访问知乎网页版的方法,今天又摸了好久的鱼😭
4.21
- 今天学习势头挺好,修剪了几个 python 程序,大体推完了实验报告。装了autoCAD,边玩边学了一点。晚上去了写沟的长文选题讨论。
- 跟室友讨论重修最高1.3、调分的合理性(绝对不是因为微积分寄了)。在我看来,重修者因为各种原因课程最后没能及格而重修,本就有了额外的压力和时间成本,到头来还受这么严的绩点限制,实在是没有道理。这不是赶着人摆烂吗?本来也许会认真学好,结果这么一搞61和98没有区别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吗?绩点的目的,到底是衡量一个人掌握了多少技能,还是他掌握技能的能力?
- 至于调分,更加没有道理。这种措施本质上是维持挂科者和通过者的比例。我就奇了怪了,把挂科者控制在这个特定的比例,是为了维护什么?不去考虑挂科者的感受和需求,反而去控制挂科者的数量,问题就解决了?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不去从课程和考核方式本身入手解决学生学不会的问题,反而用起中高考“分流”那一套;不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学会需要的知识,反而设置重重障碍,惩罚一部分没学到知识的学生,然后宣布另一部分已经“学会了”?
- 明天也许该想想长文选题(需要读更多书、更多论文)。还可以做做数学,把那个笔记补齐。上午的生物课还是去一趟吧,有些关于作业和期末的事情想问问老师。晚上还有一个音乐会。
4.25
- 最近太忙,没有时间写日报。不过看了好多有意思的东西,一定找时间分享。
4.29
- 明天6天长假就开始了。说实话这几天我的状态让我非常忧虑:现实中的事务和思想上待思考的问题已经堆叠如山,我的生活方式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若再如此,我真的怀疑我会失控!
- 封校令已经发出,心中的墙终于变成了真实的墙。虽然我在封闭前最后一天侥幸出了一次校,但现在我的状态真的很令我怀疑。本来想好的五一度假计划显然没有了意义,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压力都达到了大学以来的顶峰,这时又把我几年来缓解压力屡试不爽的方法——我称之为“出走”——施以这么严厉的限制……这真的是很大的考验。
- 外在压力方面,首先是6个ddl,全部在5.5到期。过去几年我所信奉的“自由意志+随机游走”的生活方式让我的效率非常低下。不可否认的是,在因缺少思考导致的思想空虚中,网络的使用几乎是一个具有无穷诱惑力的选项——在我认为有益、不能摒弃的“求知欲”的掩护下,浏览信息富余的各类网站这种行为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我一直以来拥有的核心信念之一,就是开放、兼收并蓄。大网站表面上迎合了我的信念,实际上他们根本就只能代表知识/信息海洋中很小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它们 accessible 的优势,才成为占用我时间主体的信息源。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在决定去借书之前,都会想清楚自己主动了解这些知识的动机和效用;现在极多的信息触手可及,人们却反而无法决定自己能了解什么了。
- 所谓“核心信念”,到底是一时来看的,还是长期来看的?我觉得两者不矛盾。过去我看不起分秒必争的行为,一个原因是我觉得节省出来的时间还是会被浪费,另一个原因是我希望生活不要总是赶路,也要有停下来看风景的时候。对于“看风景”这种行为,我从来没有一丁点后悔;但实际上除了这两种活动,还有大量的时间被用于“无记忆的精神兴奋”(我在另一个比喻中说这两个是酒精和奶茶)。而后者,如果暂不考虑它的不可避免性,从任何方面来讲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的智慧还远不能消耗完我们的精力,因此必须要找到另一个发泄口。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运动是一个可以加以考虑的方案。如果每当感到厌倦的时候就出去拉引体、跑步什么的,会怎么样?可能不太好,毕竟如果太累也没法学习了。那”穿插式“学习呢?也许可行,这里的好处是没有创造一个学习状态的断裂点,但人不可能一直学,一旦断了可能就不能恢复状态了。或许假期可以试试环境胁迫?比如昼夜颠倒,凌晨学习的话效率是很高的(这样搞代价太高,可以试试部分调整,比如696)或者去C楼、邺架轩这种人员密度比较高的地方。
- 我面对的是一个凶恶的敌人。也许我要拿回时间做的事——学习任务——本身不是那么至高无上,但在现在的情况,时间自由是思想自由的必要保障。思想建设还处于极其原始的状态就想着一步跨越,无异于在奴隶制王国喊社会主义好。只有把学习的事情尽快搞定,更重要的是不让“无记忆的精神兴奋”占领所有闲暇时间,在思想领域才能迈出大步。
- 明天是我实践的第一天,祝我好运!希望我明天能思考:对”浏览网站“这种行为的更细致评价。
4.30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剩下八小时留给自己! —— 列宁
- 今天学习倒没有达到八个小时,只有六个小时,是在李文正馆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座位上度过的。李文正馆是我上大学后去的第一个图书馆,没有什么特点,人与人距离适中,设施还算齐全舒适,可能光线环境是几个图书馆里最好的。除了有一个小时我在看史纲老师发的三篇《党的若干历史决议》(分别是1945年,1981年,2021年,不得不说高下立判,其中有一篇真的让人不想评价。),其他时间的效率真的让我很满意。我没有想到,我还有连续3个小时学习的能力。
- 我是在下午和晚上把本学期最后一篇实验报告任务完成的。没有什么意思,不过这次数据处理和画图都是我自己捣鼓的,开始试着把python当成一种工具使用了。上午在寝室没有学,把gmail和Typora激活的事情解决了(Typora居然要钱了!)。可见环境影响还是有的。
5.2
- 今天晚上我准备尝试在李兆基大楼过夜。我觉得这里比寝室更像“家”——除了我以外没有人,有点像我高三走读的时候。思想和语言是相互促进的,很多时候把心里想的东西说出来能更好地思考。然而并不总是能找到合适的人说话。这个时候我一般会想到最能理解我的人:自己,这就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跟自己说话的地方——而其实这种地方很少。
- Hynme à la Liberté, Georges Delerue. 又是一个形而上的深夜。
5.4
今天偶然翻到去年和朋友的聊天记录。虽然这是我自己写的,现在我却感到无比陌生和震撼。“劣质娱乐”,看来这方面我半年多来没有什么变化;但这之外呢?被现实鞭笞着只能不断向“前”看,偶然回顾,才发现生命与新鲜的外界发生碰撞时发出耀眼的光芒,之后便渐渐沉寂,逐渐靠回“正常的”,命中注定的道路上来。到头来,这些碰撞给我们的影响并没有我们当时想的那样大,但每当我们追忆往事,总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那动人心魄的搏动。
这种向着“正常”的堕落,有时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硬化、麻木、冻僵,最后是不愿思考的懒惰。就像自由落体,清醒但无能为力。